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出席Saving Face(中譯《沒有臉的女人》)電影分享會

出席由HKU Amnesty International Club 主辦的放映及討論會,與同學們一齊觀看記錄片Saving Face(中譯《沒有臉的女人》)。並分享本會 推動女性主義的工作。

片中記載巴基斯坦的以強酸攻擊女性的社會問題,訪問了部分受嚴重傷害的個案,及記載她們之後如何透過醫療、同行者自助互助充權、法律、倡議、教育去遏止同樣的暴力發生在其他女性身上。過程中亦反映了當地社會的氛圍及對女性規範的文化。
片中個案受襲原因各異,有些因為拒絶男老師求愛,有些因為要求離婚遭到丈夫及妯娌潑酸及被放火(之後還因為希望照顧女兒、沒有其他出路而要繼續與傷害她的人求和及居住),更有些只是無辜的13、14歲女孩...
見到的,有很多因性別綑綁而來的壓制與痛苦:
「女性」這個身份,不是一塊鐵板,她是由不同的階級、種族、性別身份等等交織而成的個體。
片中的遇襲女性,通常是難以獨立生活的女性,要依靠夫家為生,及照顧兒女家務事。而臉孔是自我建構的重要一環,更女性是在婚配上的本錢,令這樣的襲擊更具傷害性。
他者、污名的建構及自我欺騙。片中的男性施襲者,其實也很可悲。他們對他人(有些甚至是妻子)攻擊後,有些會絶口否認,甚至說是那些女人自己發火、自殘,說她們是發瘋或者存心老屈;或者說「她是我的人,怎可以要求離婚?」去自我開脫;他們身邊的朋友也會附和︰「係果啲女人做了「好事」(暗指不忠),所以抵佢地咁下場。」原來在某種黑白分明的性別及關係的綑綁下,後果可以是這樣可怕的。
片中亦訪問了好心的醫生義務幫助傷者改善傷勢及外型;遇襲女性互相支援同行培力,勇敢在不同場合訴說經歷,要求正視問題或爭取法律改善保障,嚴懲強酸施襲者。